最近在看「孤独のグルメ(孤獨的美食家)」這系列的日劇,是一部自漫畫改編的日劇。
因為講的是美食,所以光在國興衛視看到短短的預告便引起了我的興趣。
順道一提,國興衛視翻譯的片名為「美食不孤單」。
之前看過同樣以療癒美食漫畫改編的「深夜食堂」,不過短短兩季就結束實在讓人意猶未盡。
也許都是深夜劇的關係,認真看了「孤獨的美食家」,會覺得這兩部的調性、氣氛有些相似。
不過兩部戲主角的處境完全相反,深夜食堂是以食堂老闆為主角,而孤獨的美食家主角則是食客。
儘管以時間來推敲,「孤獨的美食家」的劇組應是受到「深夜食堂」的啟發才想到把這部漫畫改編成劇。
但孤劇的劇組還是相當認真地同中求異,走出了自己的路。
一個獨身的中年男子,進口國外雜貨的自營商,每天到不同區域跑業務的同時,填飽五臟六腑變成了他生活最大的滿足與樂趣。
就這麼簡單的故事,就讓觀眾跟隨著主角一起四處探尋美食,享受“眼睛吃冰淇淋”的自虐式快感。(笑)
比較過「孤獨的美食家」漫畫的目錄會發現和日劇的內容完全不一樣。
*參考資料:孤獨的美食家@維基百科
探究其原因發現是漫畫原作者在答應改編成戲劇之前與劇組達成的協議,那就是完全不使用漫畫中介紹過的店家。
一方面由於漫畫是在1994到1996年間開始連載的,時至今日店家現況可能已有不同,再則看過漫畫的讀者也可能對戲劇化後的內容有期望與現實的落差。
而劇組人員也完全不偷懶,不依賴網路或雜誌的情報,以一步一腳印的方式重新在各地尋找合適的店家。
這一點透過官網中的“吉見Pの孤独のロケハン”這系列文章就可以清楚了解到。
而這部日劇除了集集不同的美食為一大看頭之外,配樂也隱藏著許多巧思。
比如每一集故事結束,伴隨著片尾工作人員名單輕輕飄出的BGM,其實唱著的正是主角的姓名「五郎 五郎 井之頭」~
原來是漫畫原作者久住昌之先生對於音樂也有涉獵,還擁有自己的樂團,現在仍不定期進行音樂活動。
也許正是因為原作者參與了配樂的關係,所以這部戲的音樂和劇情才會如此的合拍,就像美食與紅酒完美的marriage。
另外除了感官方面的享受,Sophia認為這部片也挺具有實用性及教育意義。怎麼說呢?
大家第一次走進一間陌生的餐廳一定都會不安吧?不知該怎麼點餐、什麼菜色好吃等等...
而這部戲就盡量忠實地重現每家店的特色,儘管大部份角色是用演員替代,還是可以從中感受到店內的氣氛。
例如:有某間店外插著寫了烤蛤蠣的海產店,實際上店裡只有賣酒蒸蛤蠣;某間拉麵店裡大家都吃飯菜配酒,點拉麵和餃子可能會被投以異樣眼光...
那麼觀眾在看完戲之後,按圖索驥找到劇中的店家,也就減少了不安而有種似曾相識的熟悉感了。
如果你常去日本或東京自助旅行,總是在餐廳點菜時遇到困難,那就更適合看這部戲了。
因為每一集都可以看到主角跟餐廳店員點餐的場面,各種不同的應對進退非常值得參考和學習。
例如:某集主角踏進日式甜點店想點碗紅豆湯暖暖身子,卻阻擋不了老闆娘的熱情推薦攻勢而點了栗子刨冰。
有些情況看了不禁讓人頻頻點頭,心想:有有有!!這我也遇過!(笑)
只是要稍微注意如果朋友們你看的是網路上的翻譯影片,常常會出現錯誤的日文翻譯,建議大家還是要秉持著追根究底的精神,遇到怪怪的翻譯,還是查一下字典比較實在。(推眼鏡)
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本人已經追劇追到第二部的第十話了。
因為實在覺得這部戲蠻值得推薦的,所以迫不及待想寫文章跟大家分享。
同時也網購了原著漫畫,待日後再來好好研究。
也許不久之後,就會到東京來一趟「孤獨的美食家之旅」也說不定喔~